党团工作

党团工作

【社会实践】西华学子三下乡:探访赤不苏镇,学习羌族文化

作者: 来源:mg4355vip线路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2-08-01 点击:113

6月29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mg4355vip线路官网首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馨星实践团七人来到阿坝州茂县赤不苏村开展调研羌族文化起源以及赤不苏村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地域优势,以拍摄宣传片的形式,采访赤不苏的王副主任,助力赤不苏村产业的再次发展。

在6月28日与村民的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在赤不苏村周围的大山有一些特别之处,据当地居民所述,每一座山上都有一个山神,而且山上还保留着祭祀山神的建筑。考虑到这些,实践队在仔细商量后,选择其中一个相对较近并且攀登路线比较安全的山作为此次调研“瓦尔俄足”节祭祀山神传统文化的目标。经商议,第二天馨星实践团早上八点出发,沿着山间小路,虽然道路不是特别好走,但是大家相互鼓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到达了海拔300多米的“云基吽”山峰。当到达顶峰时,微风轻轻地拂过馨星队员的脸颊,天空这时也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站在山顶,实践团在俯瞰整个赤不苏的全貌后,转眼就瞥见了用泥土和石块所建造的祭台,在询问联络员过后,原来这就是村民为了祭奠山神所修建的。之后,实践队回到了驻地,结束了上午的行程。

下午两点,馨星实践队去拜访当地赤不苏村委副主任王永富,深入了解赤不苏的社会民情。在与他的交谈中,实践团了解到在过去赤不苏还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地方,当时赤不苏的居民还是依靠农业维持生活。问及“赤不苏”这个名字的由来,王副主任回答到:抗日战争时期,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过草地时就经过赤不苏。“赤”就是红色的意思,而“苏”字则代表共产主义。进一步询问得知,实践团上午去过的山峰其实是一个红色遗址。大概在1950年左右,当时国民党仍有残余,赤不苏镇保留下来的碉堡被用作前线指挥所,一直到1952年解放黑区。在谈到为什么要重拾羌文化并发扬时,王副主任慷慨激昂,他说道,羌族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羌族的特色文化如羌历年,祭山会、领歌节,羌语称“瓦尔俄足”每年都五月初五到六月二十五举行,为了纪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郎姐。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体现了羌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淳朴,聪明能干的优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羌族人民获得新生。经过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民主建政,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谈到这里时,王副主任心里十分自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他仍然不骄不躁,十分谦虚,他坚持认为虽然赤不苏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充分改善,但光靠农业还是不够的。因为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家里面多是老人,收入还是有限的,他提出只有把赤不苏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会得到根本改善。因为本来赤不苏环境就很好,加上赤不苏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拥有服饰、饮食、建筑、节日文化等等。完全可以把赤不苏打造成为旅游胜地,这也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做出不一样的创造,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他也希望通过馨星实践团队,借鉴网络传播的力量,进一步宣传赤不苏,提高赤不苏的知名度。


图为实践队站在山峰上祭拜通讯员徐洪波摄


图为实践队合影通讯员徐洪波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王副主任通讯员徐洪波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倾听王副主任讲解羌族药材通讯员徐洪波摄


图为实践队与王副主任的合影通讯员徐洪波摄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