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党团工作

【社会实践】悠悠白塔,竹编道明——“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张奎、任雯茹 来源:mg4355vip线路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2-06-24 点击:251

听从党的指挥,响应时代的号召,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大学生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mg4355vip线路官网首页“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在崇州市道明镇进行继前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

6月22号,团队成员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原有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之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实践活动——走近白塔,品味竹编。早上9点,实践团前往白塔湖景区。道明白塔湖因隋朝白塔而得名,道明湖三面环山,湖旁山巅有一座白塔雄姿挺拔,如柱擎天,倒映湖中,把这里的湖光山色妆点得充满诗情画意。湖中或仙鹤点水低唱,野鸭拍岸惊飞,或上千只侯鸟浮于湖面,与游人弄浪戏水;湖东山巅之白塔禅院,古木参天,香火鼎盛;湖心岛屿有纪念清代爱国名将陕甘总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的古堡、祠堂。怀揣着满心的期待成员们进入山门,围绕湖边小道逐渐深入探访,不久后便到达了白塔湖山山顶。以白塔禅院为中心,周围的山川岛屿都仿佛熏染上了浓厚的佛门色彩。进入寺庙,成员们参观解了白塔寺的巧妙的建筑构造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白塔脚下了解和感受佛教文化后,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们帮助僧人采摘黄葛兰,待采摘结束后,僧人为表示感谢,赠予每位成员黄葛兰,并送出美好的祝福。实践团所有队员同僧人相互表达谢意后,便离开前往下一活动目的地。在途中,恰逢与女僧人同行在幽静的小径里,团队成员们热心地为女僧人介绍团队此行的目的。与僧人交谈中,团队对当地日常工作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僧人也表达了对团队此行的热烈欢迎,希望团队的此行能够弘扬道明竹编艺术。便随一路畅谈,一间充满古朴韵味的书房呈现在众人眼前,竹子编织而成的茶垫子、座椅和书架……使书房独具特色,淡雅的环境,浓郁的书香,让人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成员们在此翻阅休息片刻后,带着不舍与留恋离开了此地。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僧人进行互动 通讯员 何远程 供图

下午,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杨隆梅老师工作室参观学习。走进工作室,竹编熊猫,竹编龙,竹编寺庙等一件件精巧奇妙的竹编艺术品便牢牢吸引一众参观者的眼球,毫无疑问,道明竹编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杨隆梅老师出生于道明镇传统的竹编世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新生代传承人,杨隆梅有一个心愿:创新传承竹编技艺,打造非遗百年老店。杨老师热心地带着实践团观看了道明竹编的宣传视频,为成员们展示讲述了一些她的作品后,实践团代表对杨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在与杨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竹编技艺牢牢扎根于道明人的血脉之中,竹编技艺在一代又一代道明人的悉心传承下如今已闻名中外。她指出要让技术变成艺术,再让艺术回归生活。精湛的技术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而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映现着古老的历史文脉,浸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弘扬着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道明竹编民间艺术,积极融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道明镇竹艺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在弘扬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道明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文化的象征,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道明人心中,居民依竹而居,以竹为栖,竹编技艺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对杨隆梅老师进行采访 通讯员 何远程 供图

道明竹编不仅仅是道明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间记忆,还是一种精神文明,手工艺让竹编有了温度,道明竹编更是工业时代中一种不可替代的记忆。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竹编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欣赏,竹编技艺也迎来新的生机。

这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感悟颇深。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让民间艺术回归生活的怀抱,最终归根于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的。青年在未来返乡创业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而为,最大限度保留其质朴风貌、原生文化、传统习俗。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和运用艺术的思维与手段来激活元素、赋能乡村,构筑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链接点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不息的内生动力。未来是青年人的,中国新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团定不负期望,坚持使命,努力进行后续工作。

上一篇:下一篇: